冬日晴好,相約出行,我與散文家協(xié)會的文友們選擇以礬礦工業(yè)遺址公園為起點,驅(qū)車貫穿廬南川藏線。當車真正駛?cè)氲\山鎮(zhèn),看著車窗外徐徐而過的整潔又寂靜的礬山街道,我忽然感到內(nèi)心被一種莫名的情愫輕輕牽動了一下,久違的記憶排山倒海地一下子涌上心頭。記憶中的礬山好像變了,又好像什么都沒變,當年那個扎著馬尾辮的小姑娘,在闊別礬山四十多年后,又一次踏上這片熱土。
在礬山鎮(zhèn)鄧宣委和文聯(lián)劉老師的引領下,我們到達了第一站——礬礦工業(yè)遺址公園。來到當年礬礦標志性建筑八大窯前,文友們饒有興趣地傾聽劉老師介紹著礬礦的歷史,我的目光卻長久地投向周圍層疊的山巒。這些深深刻印著我童年記憶的山巒,于久別重逢的我而言,是那么的熟悉又陌生。凝望處,曾經(jīng)淡忘的記憶漸漸被放大成黑白片中閃回的一幕,那些被自己一度忽略甚至遺忘的細節(jié)也都歷歷重現(xiàn),最終拼接成一條完整的歲月之路。這條路,目睹了千百年來礬山歷經(jīng)的滄桑,也見證了礬礦的燦爛輝煌。
站在歷經(jīng)歲月風雨洗禮,卻依然高高屹立的八大窯前,我遙望著那條兒時走過的通向外婆家的崎嶇山路,那條曾開滿鮮花,也曾布滿荊棘的歲月之路。我仿佛看見少年的母親翻山越嶺赤腳走在求學路上的小小足印;看見白發(fā)蒼蒼的外婆倚在石頭房子的門前等著兒女們歸來的孤單黃昏;看見頭戴礦工帽、腳穿礦工靴的大舅走在平峒里的高大背影;還有背起行囊去打拼的表哥們告別家鄉(xiāng)時堅毅的眼睛……
沿著盤山公路,我們繼續(xù)向南而行。至此,廬南川藏線九曲十八彎的盤山公路才真正向崇山峻嶺間縱深鋪開。蜿蜒的路,綿延不斷地在迂回中盤山而上,穿行在萬頃林海中的車抱山而行,似輕舟掠過萬重山。茂林修竹在眼前紛至沓來,又在耳邊疾馳而去,山體越來越陡峭,山路越來越崎嶇,百轉(zhuǎn)千回間,我們終于到達雙頂山觀景平臺。
“登山望天闊,俯首瞰九霄。”登上觀景平臺極目遠眺,我們無不被眼前闊大的自然之美深深震撼與陶醉。抬眼望去,風煙俱凈,碧空如洗,雙頂山雙峰并立,挺撥峻秀;俯首鳥瞰,層巒疊嶂,山川相連,山谷中村落古樸,離塵遠囂。無可比擬的自然之美,是清冽的山風拂過的山林;是和煦的冬陽染紅的樹梢;是“樹樹皆秋色,山山唯落暉”的絢爛;是“會當凌絕頂,一覽眾山小”的豁然。世間萬千丹青手,此處美景畫不成!臨風而立,無邊風光盡收眼底,詩情畫意油然而生。
漸次尋訪雙峰寺,金足亭,山腰一處名喚“映山廊”的木柵圍廊,冬陽穿廊,光影斑駁;山風回旋,落葉四起,陽光下甚是迷人。聽劉老師介紹說,雙頂山奇在地藏王菩薩腳踏分峰,而論美尤屬“雙峰杜鵑”了。每逢春夏交替之際,漫山遍野的映山紅花燦若云霞,美不勝收。這映山廊便是觀賞映山紅花的極佳去處,聞此盛況,我們還未離開,便已開始期待來年雙頂山踏春尋芳,共赴一場盛大的花事了。
一路向南,沿途經(jīng)過聞名的樂華村萬畝藍莓種植基地,雖錯過藍莓果實收獲的季節(jié),卻欣賞到入冬的藍莓樹紛紛披上紅裝自成一景。
行進中,九曲十八彎,彎彎相連,處處皆景。相思巴灘的涓涓細流、關廟水庫的點點清波,像跳躍在山水畫卷上的靈動音符。放眼望去,群山若奔,云蒸霞蔚,凌安村的萬畝竹海碧浪起伏,猶如鑲嵌在湖光山色中的一塊翠玉。“一生癡絕處,不妨到凌安。”廬南川藏線由此進入最后一站——龍橋鎮(zhèn)凌安村。凌安村位于廬江縣最東南端,坐擁萬畝竹海,四面環(huán)山。竹海深處星羅棋布地分布著六百多戶人家,作為一名醫(yī)務人員,凌安村也是我和我的同仁們經(jīng)常送醫(yī)下鄉(xiāng)的地方。這里過去交通極其不便,常年缺醫(yī)少藥,如今新醫(yī)改惠民政策的大力實行,老鄉(xiāng)們真正解決了看病難、看病貴的問題,在基本公共衛(wèi)生服務全覆蓋的布局下,村民們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數(shù)得到顯著提升。
結(jié)束了行程,回望被廬南川藏線這條游龍環(huán)繞的綠水青山,帶著喜悅的心情,帶著更美好的愿景,我,從山中來。
楊琰
熱線電話:0551-62620110
舉報電話:0551-64376913
舉報郵箱:3598612204@qq.com